搶救35歲:經濟不可能「有感」復甦,該怎麼過才有好日子?
| |
|
日本經濟低迷二十年,伴隨全球不景氣,國家財政變困難,
|
完整的老年福利措施與企業終身僱用制隨著泡沫經濟而消失,
使得三十五歲年齡層的人一輩子繳的國家稅金最後不可能全部拿回來
,甚且引發嚴重的社會問題,日本研究機構把這些問題整理寫成《
搶救
35歲》一書,對於近年已浮現類似問題的台灣,很有參考意義。
二戰後的日本從戰敗廢墟中重建復興,達到國強民富,社會制度健全,使國民老後每人平均可得多於一生付的稅額。
如今新的結構完全倒過來,國民一生付出將超過所得,
這個重要轉折使得三十五歲年齡層的青年無法找到好工作,
不斷在職場流浪,實質薪資下降,也因工作收入不穩定,
結婚成家困難,使年輕人前景黯淡。
書中指出,過去日本年輕人有穩定的工作收入與三十年長期貸款選購好房子,
這個保障現在沒有了,也就影響婚姻與家庭穩定,出生率因而下降。
這些現象在台灣也開始出現,十幾年前,
大學畢業後十年是人生打拚的黃金時期,
到三十幾歲開始創業有成或有各項成就,
現在三十幾歲的青年很多仍在掙扎,仍處社會弱勢。
這本書也提出搶救前述危機的政策建議,建議面顯得較弱,卻凸顯這個議題的重要,顯然從政策面處理很難、很悲觀,
但現在不處理會更糟。
台灣在輔導青年轉業方面推了許多年也遭遇困難,今年總統大選前,
馬陣營調查發現二十到二十九歲青年族群把自己看成弱勢者,
這是不曾有的現象,顯見是普遍的危機,
整個國家社會必須加強注意、討論與設計機制處理,
問題才有機會解決。